我的iPod編年史

  隨著iPhone5在9/12號宣布推出後,國內外各大3C網站無不探討iPhone5、iPod nano 7G以及iPod touch 5G,隨著各國的開售,陸陸續續又有很多的開箱文出來,雖然絕大多數的焦點光芒,仍然在iPhone5的身上,拆解圖或著是各項搞笑破壞影片(還真有錢阿!)。

  畢竟iPhone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熱銷的手機,加上現今智慧型手機的熱潮,也無怪乎iPhone的發表大會總是擠滿觀眾,比起隔幾天的HTC發表大會還要來的盛大,至於這次推出的iPhone5呢?還沒摸過,所以不予評論了,當然手上也只有4S可以玩玩iOS6,但是問題很多啊,找找各大網站就可以知道,到底有那些問題了,目前還是主用android手機阿。

  不過講到這,也就順便翻翻到底在這10年間,前前後後總共擁有幾台i隨身系列的東西,看看還真多呢!從iPod(已逝)、iPod mini 2G、iPod nano 1G(已換)、iPod nano 2G、iPod nano 6G、iPod touch 1G、iPod shuffle 2G到iPhone4S,前前後後擁有的就是這些。

iPod mini 2G


  體積比起iPod系列小很多,也比起iPod mini 1G小了一點,顏色方面很多樣化,但是我選擇仍然是銀白色款為主;他跟後期接續機種iPod nano系列差別除了螢幕顏色外,還有儲存裝置為微型硬碟;至於外型部分跟大多iPod系列都很像,在音質方面,如同白開水般,會隨著耳機的調教而有所變化,清晰度比起後續機種都來的好,但是高頻較硬,低頻部分略顯不足。

iPod nano 2G


  體積比起前代更為薄小,一樣也是有輪盤式的按鍵,我個人覺得,這是iPod系列,最成功的設計;外型部分,不同於iPod nano 1G的長方體,而是改成類似iPod mini的弧形,也是從這代起,nano系列開始有了顏色外殼的變化,音質跟iPod nano 1G一樣,但是比起iPod mini高頻要暖,低頻雖仍然不足,但有出來,至於清晰度部分,比起mini較為不足。

iPod nano 6G


  這是在iPod nano 1G代換計畫換得的機型,從這代起,開始捨棄輪盤,改用iPod touch的觸控式螢幕,老實說,剛開始還有點新奇,但是用久了,卻沒有輪盤來的順手,尤其在小小的螢幕上,不方便控制音量以及歌曲時間,最大問題在於螢幕亮點的出現,還有跳選單的順滑度也不足,音質部分,因為變成了單一整合式晶片,聽感完全是劣於前面所有的機型;因此如以行動隨身聽,我個人覺得六代是最失敗的一個,但以整體的附加價值還有可玩性,我反而覺得六代是最成功的,除了可以變成手錶外,還有夾子式方便攜帶,並且改成小型觸碰式螢幕,之後再這個月推出的iPod nano 7G,我反而是覺得完全是在退步的一個產品,變成只是一個iPod touch的低階產品,反而如果能把iPod nano 6G和iPhone整合再一起,而把iPod
shuffle提升為小型行動隨身聽,或許能夠更好。

iPod touch 1G



 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造型,這也是從行動隨身聽改成多媒體上網娛樂機的一個重大改革機型,可玩性的提高,不在拘泥於只聽音樂;但在於音質部分,比起後續iPod touch機種,iPod touch 1G的音質不是很好,比起nano系列略好而已。

iPod shuffle 2G


  iPod shuffle系列,我個人認為這才是行動隨身聽的極致,縮小體積,無需要有多餘的功能,只是一個能夠方便帶出去聽音樂的器材,當然從一代到四代,造型其實都大為不同,尤其在四代部分,多了可以用聲音選歌的部分,這才是一個隨身聽才該擁有的功能,無須用按的,單純只是聽歌選歌而已。至於音質部分,個人認為是略差的,但是與上端機種差距不大,但是如果只是單純聽音樂,這台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
iPhone4S



  網路上很多評價了,在這也不說了。

  總結一下,整體來講i系列是賣個品牌以及時尚,除了touch系列外,論功能、論續航力、論大小並無極為特殊的地方,頂多操控的方式,有別於其他的隨身聽,至於音質部分,還是得看檔案類型跟耳機,再來才是機器的差別,所以是好是壞,單純就只是看你是不是喜歡蘋果這個品牌而已。